建築快訊
第三十五卷 第一期 (09-2025)
粉嶺北新發展區第一階段: 粉嶺繞道東段工程 - 全港首次「行車天橋轉體操作」

粉嶺繞道東段是粉嶺北新發展區第一階段下的主要基建設施。繞道長約四公里,是一條雙線雙程行車道,當中由三點三公里的高架橋及七百米的地下行車道所組成。走線由粉嶺北新發展區近石湖新村起,然後向南伸延至粉嶺公路近九龍坑段。完成後,繞道將為粉嶺北新發展區提供一條便捷的主幹道前往市區,紓緩現時粉嶺市區中心交通擠塞的情況。
繞道在塘坑村附近分成兩段長跨度的高架橋跨越現有港鐵東鐵線。為減低對東鐵線的風險並縮短施工時間,工程團隊首次採用了嶄新的橋樑轉體施工方法。其中一段已完成轉體的行車橋長度達一百三十六米,重量超過七千噸。
工程範圍
一) 合約編號: ND/2019/04
工程合約主要包括建造一段長約兩公里由石湖新村北至龍躍頭的雙線雙程粉嶺繞道東段,路段包括高架橋、地面道路和地下行車道;建造龍躍頭交匯處以連接粉嶺繞道東段及沙頭角公路 – 龍躍頭段;建造橫跨梧桐河的行人天橋及龍躍頭交匯處上的單車徑暨行人天橋;於龍躍頭交匯處旁建造一個污水泵站;重置龍躍頭交匯處附近的安樂門街遊樂場、公廁及垃圾收集站;北區的路口改善工程;及進行相關的土地勘測、安裝土力儀器及監測、斜坡、擋土牆、排水系統、污水收集系統、水務、隔音屏障、安裝交通管制及監察系統、機電及綠化工程。
二) 合約編號: ND/2019/05
工程合約主要包括建造一段長約兩公里由崇謙堂至九龍坑的雙線雙程粉嶺繞道東段,路段主要為高架橋並包括兩條橫跨現有東鐵線的長跨距天橋;修改部分大窩東支路、大窩西支路及粉嶺公路,並重定走線;建造長約二點四公里的隔音屏障,並遷移長約四百米位於粉嶺公路的隔音屏障;改動及加建現有何家園行人天橋;重置粉嶺公路巴士轉乘站,包括建造站內的公廁及有蓋行人道;及進行相關的斜坡、土地勘測、安裝土力儀器及監測、擋土牆、排水系統、水務、污水收集系統、安裝交通管制及監察系統、機電及環境美化工程。
全球首例S960國産超高強鋼行人天橋
為了提升工程效率和可持續性,土木工程拓展署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共同研發了全新的橋樑設計和建造技術,在粉嶺繞道東段(石湖新村北至龍躍頭)工程中採用S960超高強度鋼材,是全球首次採用此物料建造行人天橋。
S960鋼材比一般S355鋼材輕巧堅固,是建設橋樑的首選建材,然而焊接過程會降低其機械性能,影響強度,令應用受限制。為此,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研究團隊開發了高效應用S960鋼材的焊接技術,透過精準控制焊接的熱輸入量,保持鋼材的機械性能。
橫跨梧桐河的行人天橋,南北兩段橋身已於二零二四件九月底完成吊裝。天橋為空心箱形狀樑(箱樑)組成的橋樑,其S960鋼材由採用新焊接技術的廠房加工預製。使用新焊接技術,令項目可採用較薄及較少的鋼材來獲得相同強度和承載力,從而減輕行人天橋的橋體重量和地基樁柱數量,有利降低碳排放,提升工程的可持續性。
全港首次應用橋樑轉體施工方法
粉嶺繞道(東段)部份走線須跨越現有東鐵線,然而在路軌保護區域內進行重型吊運工序的風險很高,採用平衡轉體施工法,可解決跨越路軌的限制。
工程團隊分別於二零二四年九月二十九日及十一月三日凌晨,利用東鐵線非行車時段,將在東鐵線旁邊預先建造的橋樑作水平旋轉,令橋身瞬間跨越鐵路。
轉體於一晚完成,將路軌上空的夜間工作大為減少,從而縮短整體施工時間,亦降低施工對鐵路運作的風險。此外,大部份工程可於日間東鐵線旁施工,不會干擾鐵路運作。.
整個轉體工程經過詳細規劃和設計。為克服各種環境挑戰,工程團隊向國內轉體施工及監控的專家汲取經驗。引進國內先進工程技術,亦同時結合本地的設計標準,令整個橋樑轉體前的結構可抵禦本地風季時可能出現的強風,確保施工過程安全及穩定。
橋樑轉體的成功,為香港工程界在建橋技術的發展奠定重要里程碑。工程團隊採用創新的施工方法,成功克服香港擠迫城市環境下的施工困難,亦為日後應用同類技術於其他基建項目提供寶貴經驗。
資料及圖片來源:土木工程拓展署及發展局網頁
繞道在塘坑村附近分成兩段長跨度的高架橋跨越現有港鐵東鐵線。為減低對東鐵線的風險並縮短施工時間,工程團隊首次採用了嶄新的橋樑轉體施工方法。其中一段已完成轉體的行車橋長度達一百三十六米,重量超過七千噸。
工程範圍
一) 合約編號: ND/2019/04
工程合約主要包括建造一段長約兩公里由石湖新村北至龍躍頭的雙線雙程粉嶺繞道東段,路段包括高架橋、地面道路和地下行車道;建造龍躍頭交匯處以連接粉嶺繞道東段及沙頭角公路 – 龍躍頭段;建造橫跨梧桐河的行人天橋及龍躍頭交匯處上的單車徑暨行人天橋;於龍躍頭交匯處旁建造一個污水泵站;重置龍躍頭交匯處附近的安樂門街遊樂場、公廁及垃圾收集站;北區的路口改善工程;及進行相關的土地勘測、安裝土力儀器及監測、斜坡、擋土牆、排水系統、污水收集系統、水務、隔音屏障、安裝交通管制及監察系統、機電及綠化工程。
二) 合約編號: ND/2019/05
工程合約主要包括建造一段長約兩公里由崇謙堂至九龍坑的雙線雙程粉嶺繞道東段,路段主要為高架橋並包括兩條橫跨現有東鐵線的長跨距天橋;修改部分大窩東支路、大窩西支路及粉嶺公路,並重定走線;建造長約二點四公里的隔音屏障,並遷移長約四百米位於粉嶺公路的隔音屏障;改動及加建現有何家園行人天橋;重置粉嶺公路巴士轉乘站,包括建造站內的公廁及有蓋行人道;及進行相關的斜坡、土地勘測、安裝土力儀器及監測、擋土牆、排水系統、水務、污水收集系統、安裝交通管制及監察系統、機電及環境美化工程。
全球首例S960國産超高強鋼行人天橋
為了提升工程效率和可持續性,土木工程拓展署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共同研發了全新的橋樑設計和建造技術,在粉嶺繞道東段(石湖新村北至龍躍頭)工程中採用S960超高強度鋼材,是全球首次採用此物料建造行人天橋。
S960鋼材比一般S355鋼材輕巧堅固,是建設橋樑的首選建材,然而焊接過程會降低其機械性能,影響強度,令應用受限制。為此,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研究團隊開發了高效應用S960鋼材的焊接技術,透過精準控制焊接的熱輸入量,保持鋼材的機械性能。
橫跨梧桐河的行人天橋,南北兩段橋身已於二零二四件九月底完成吊裝。天橋為空心箱形狀樑(箱樑)組成的橋樑,其S960鋼材由採用新焊接技術的廠房加工預製。使用新焊接技術,令項目可採用較薄及較少的鋼材來獲得相同強度和承載力,從而減輕行人天橋的橋體重量和地基樁柱數量,有利降低碳排放,提升工程的可持續性。
全港首次應用橋樑轉體施工方法
粉嶺繞道(東段)部份走線須跨越現有東鐵線,然而在路軌保護區域內進行重型吊運工序的風險很高,採用平衡轉體施工法,可解決跨越路軌的限制。
工程團隊分別於二零二四年九月二十九日及十一月三日凌晨,利用東鐵線非行車時段,將在東鐵線旁邊預先建造的橋樑作水平旋轉,令橋身瞬間跨越鐵路。
轉體於一晚完成,將路軌上空的夜間工作大為減少,從而縮短整體施工時間,亦降低施工對鐵路運作的風險。此外,大部份工程可於日間東鐵線旁施工,不會干擾鐵路運作。.
整個轉體工程經過詳細規劃和設計。為克服各種環境挑戰,工程團隊向國內轉體施工及監控的專家汲取經驗。引進國內先進工程技術,亦同時結合本地的設計標準,令整個橋樑轉體前的結構可抵禦本地風季時可能出現的強風,確保施工過程安全及穩定。
橋樑轉體的成功,為香港工程界在建橋技術的發展奠定重要里程碑。工程團隊採用創新的施工方法,成功克服香港擠迫城市環境下的施工困難,亦為日後應用同類技術於其他基建項目提供寶貴經驗。
資料及圖片來源:土木工程拓展署及發展局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