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快訊
第三十四卷 第五期 (05-2025)
北都公路 - 香港最大型的單一道路工程項目

隨著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區內的居住及就業人口會逐步增加,而區內及跨境連接的運輸需求將會十分殷切。政府正為北都公路進行勘查評估工作。
現時往返新界東北及新界西北之間的交通,主要利用九號幹線的粉嶺公路、新田公路及元朗公路。在北都公路通車後,將可為穿梭北部都會區的市民提供另一道路選擇。北都公路在繁忙時段有效分流往返新界東西的交通流量,紓緩上述現有道路的交通壓力。
除了分流交通流量外,北都公路亦設有多個交匯處,以接駁現有的主要幹道,並貫通北部都會區內各個發展重心,包括牛潭尾、新田科技城、古洞北/粉嶺北及新界北新市鎮,大幅提升新界北部地區的策略性道路網絡的運輸效能。此外,北都公路可增強各新發展區的通達性,以配合區內的發展項目,包括於《行政長官二零二四年施政報告》中提及的「北都大學教育城」、第三所醫學院及綜合醫教研醫院、河套港深創科園、沙嶺數據中心、古洞北政府聯用大樓,以及其他與經濟及房屋發展相關的工程等。
北都公路是一條連貫北部都會區內各個發展重心的主要東西走廊,總長度約為二十三公里,是目前香港最大型的單一道路工程項目。
初步走線
北都公路的初步走線連接天水圍至新界北新市鎮近坪輋,由以下四個主要路段組成:
(i) 天水圍段–約五點五公里長道路連接天水圍天慈路至新田公路近錦田:
(ii) 新田段–約七公里長道路連接新田公路近錦田至粉嶺公路(白石凹段)近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
(iii) 古洞段–約四點五公里長道路連接粉嶺公路(白石凹段)近古洞北/粉嶺北至羅湖/文錦渡一帶;以及
(iv) 新界北新市鎮段–約六公里長道路連接羅湖/文錦渡一帶及香園圍公路和沙頭角公路。
推展方針
政府按「全盤規劃、分段推展」的原則推展北都公路整個工程計劃。有別於以往按局部地區的個別運輸需要作規劃,分別展開不同工程項目的模式,北都公路的勘查研究會為整條全長約二十三公里的北都公路進行前期工作。此舉將有助加快未來其他路段的推展時間。當新發展區的規劃逐步落實,相關路段預期有交通需求時,在獲得立法會批准撥款後,便可迅速展開詳細設計及建造工作,目標是讓新田段具備技術條件可在二零二七年招標,以適時向立法會尋求撥款,進行前期工程及詳細設計工作和開展新田段的主體建造工程,爭取於二零三六年或之前開通。
至於北都公路其餘路段,將按新發展區的最新規劃參數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包括檢視是否需要延伸北部公路或建議其他道路改善工程),考慮現有及推展中的運輸基建項目,包括道路和鐵路的承載能力、整體的成本效益,以及公共資源安排等因素,擬定較具體的推展時間表,爭取於新田段開通後三至四年分階段完成其餘路段。
政府亦正推展多個北部都會區相關的運輸基建工程項目,包括粉嶺繞道、粉嶺公路擴闊工程及北環線等,以優化連接區內外的道路及鐵路網絡,應付相關新發展區未來的運輸需求。
工地勘測
由於北都公路途經大量未經發展的地方,現有的工地勘測資料相對有限,需要於此項目下進行一定數量的勘測工程,例如垂直鑽孔、探井及設計隧道路段所需的水平定向鑽孔等,以評估不同的走線方案及完成相關的初步設計工作。
隨著北部都會區內新發展區的規劃和布局於近期進一步落實,在不影響整體土地規劃用途的大前提下,約三分之一原先擬以隧道形式興建的北都公路路段將可改以地面道路或高架橋形式興建,預計北都公路隧道路段的總長度可由約十五公里減至約十公里(當中包括總長六公里的新界北新市鎮段的隧道路段的長度可由原先建議的兩公里減至現時預計約零點五公里)。由於設計地面道路或高架橋所需的工地勘測一般較設計隧道少,因此此項目需進行工地勘測的數量亦相應減少。
創新科技
為了盡早完成勘查研究中的大量評估及設計工作,政府會以創新科技優化工程管理。在此項目的顧問合約中,政府已訂明條款要求顧問在進行此項目時,設立電子平台,讓政府、顧問及相關持份者通過電子方式提交及回覆文件,以提升效率。同時,該平台亦可設立定期提示,提醒相關持份者按時回覆,及通知路政署及早介入複雜的個案,確保此項目及相關的法定程序可依時完成。
為鼓勵顧問在勘查研究中廣泛應用創新科技,路政署招標文件的評審準則中已列明要求顧問在技術建議書中提出適合在此項目中應用的新技術,以獲取較高的技術評分。工程顧問建議可利用更先進科技進行部分勘查研究的工作,包括利用航拍無人機進行大規模交通及樹木調查取代人力工作,更廣泛使用並通過建築信息模擬技術,提高團隊協作和生產力。
展開勘查研究
路政署已正式展開北都公路的勘查研究,目標於二十五個月內優先完成北都公路新田段的工作,在二○二七年具備技術條件為主體建造工程進行招標。當中包括優化走線及接駁位置、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研究,以及進行刊憲,並會同步完成新田段的工地勘測工作、其他影響評估及初步設計工作,務求加快項目推展。
資料及圖片來源:路政署網頁及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討論文件
現時往返新界東北及新界西北之間的交通,主要利用九號幹線的粉嶺公路、新田公路及元朗公路。在北都公路通車後,將可為穿梭北部都會區的市民提供另一道路選擇。北都公路在繁忙時段有效分流往返新界東西的交通流量,紓緩上述現有道路的交通壓力。
除了分流交通流量外,北都公路亦設有多個交匯處,以接駁現有的主要幹道,並貫通北部都會區內各個發展重心,包括牛潭尾、新田科技城、古洞北/粉嶺北及新界北新市鎮,大幅提升新界北部地區的策略性道路網絡的運輸效能。此外,北都公路可增強各新發展區的通達性,以配合區內的發展項目,包括於《行政長官二零二四年施政報告》中提及的「北都大學教育城」、第三所醫學院及綜合醫教研醫院、河套港深創科園、沙嶺數據中心、古洞北政府聯用大樓,以及其他與經濟及房屋發展相關的工程等。
北都公路是一條連貫北部都會區內各個發展重心的主要東西走廊,總長度約為二十三公里,是目前香港最大型的單一道路工程項目。
初步走線
北都公路的初步走線連接天水圍至新界北新市鎮近坪輋,由以下四個主要路段組成:
(i) 天水圍段–約五點五公里長道路連接天水圍天慈路至新田公路近錦田:
(ii) 新田段–約七公里長道路連接新田公路近錦田至粉嶺公路(白石凹段)近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
(iii) 古洞段–約四點五公里長道路連接粉嶺公路(白石凹段)近古洞北/粉嶺北至羅湖/文錦渡一帶;以及
(iv) 新界北新市鎮段–約六公里長道路連接羅湖/文錦渡一帶及香園圍公路和沙頭角公路。
推展方針
政府按「全盤規劃、分段推展」的原則推展北都公路整個工程計劃。有別於以往按局部地區的個別運輸需要作規劃,分別展開不同工程項目的模式,北都公路的勘查研究會為整條全長約二十三公里的北都公路進行前期工作。此舉將有助加快未來其他路段的推展時間。當新發展區的規劃逐步落實,相關路段預期有交通需求時,在獲得立法會批准撥款後,便可迅速展開詳細設計及建造工作,目標是讓新田段具備技術條件可在二零二七年招標,以適時向立法會尋求撥款,進行前期工程及詳細設計工作和開展新田段的主體建造工程,爭取於二零三六年或之前開通。
至於北都公路其餘路段,將按新發展區的最新規劃參數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包括檢視是否需要延伸北部公路或建議其他道路改善工程),考慮現有及推展中的運輸基建項目,包括道路和鐵路的承載能力、整體的成本效益,以及公共資源安排等因素,擬定較具體的推展時間表,爭取於新田段開通後三至四年分階段完成其餘路段。
政府亦正推展多個北部都會區相關的運輸基建工程項目,包括粉嶺繞道、粉嶺公路擴闊工程及北環線等,以優化連接區內外的道路及鐵路網絡,應付相關新發展區未來的運輸需求。
工地勘測
由於北都公路途經大量未經發展的地方,現有的工地勘測資料相對有限,需要於此項目下進行一定數量的勘測工程,例如垂直鑽孔、探井及設計隧道路段所需的水平定向鑽孔等,以評估不同的走線方案及完成相關的初步設計工作。
隨著北部都會區內新發展區的規劃和布局於近期進一步落實,在不影響整體土地規劃用途的大前提下,約三分之一原先擬以隧道形式興建的北都公路路段將可改以地面道路或高架橋形式興建,預計北都公路隧道路段的總長度可由約十五公里減至約十公里(當中包括總長六公里的新界北新市鎮段的隧道路段的長度可由原先建議的兩公里減至現時預計約零點五公里)。由於設計地面道路或高架橋所需的工地勘測一般較設計隧道少,因此此項目需進行工地勘測的數量亦相應減少。
創新科技
為了盡早完成勘查研究中的大量評估及設計工作,政府會以創新科技優化工程管理。在此項目的顧問合約中,政府已訂明條款要求顧問在進行此項目時,設立電子平台,讓政府、顧問及相關持份者通過電子方式提交及回覆文件,以提升效率。同時,該平台亦可設立定期提示,提醒相關持份者按時回覆,及通知路政署及早介入複雜的個案,確保此項目及相關的法定程序可依時完成。
為鼓勵顧問在勘查研究中廣泛應用創新科技,路政署招標文件的評審準則中已列明要求顧問在技術建議書中提出適合在此項目中應用的新技術,以獲取較高的技術評分。工程顧問建議可利用更先進科技進行部分勘查研究的工作,包括利用航拍無人機進行大規模交通及樹木調查取代人力工作,更廣泛使用並通過建築信息模擬技術,提高團隊協作和生產力。
展開勘查研究
路政署已正式展開北都公路的勘查研究,目標於二十五個月內優先完成北都公路新田段的工作,在二○二七年具備技術條件為主體建造工程進行招標。當中包括優化走線及接駁位置、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研究,以及進行刊憲,並會同步完成新田段的工地勘測工作、其他影響評估及初步設計工作,務求加快項目推展。
資料及圖片來源:路政署網頁及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討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