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d Search

in
Find company(ies) from Equipment & Products
Find company(ies) from Materials & Services
Find company(ies) from Trade Name
中文 ENG

建築快訊

為配合社區及經濟不斷發展,全港各區的土地發展規劃及用途改變均對現有排水系統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渠務署從二零零八年開始,分階段為各區進行新一輪的「雨水排放整體計劃檢討研究」,把全港劃分為十二個研究地區,以進行有關的檢討研究。當中十個地區的檢討研究已經完成,餘下的港島南及將軍澳檢討研究現正進行中,預計今年內完成。研究建議了一系列改善工程,包括十一項現正施工中的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及七項立法會今年七月批出工程撥款的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

由於市區發展密度高,受環境及空間的限制,技術上難以建造新的大型排水渠及箱型暗渠以提升排洪能力,建造蓄洪池是較為適合市區的防洪策略之一。為配合雨水收集區的地型、位置等因素,個別蓄洪池會配備大型雨水泵,以強排方式將暫時儲存在蓄洪池內的雨水直接排放出大海及河道。


七項立法會批出工程撥款的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

七項擬議工程主要涉及建造六個蓄洪池及相關的雨水渠,包括位於觀塘海濱公園及相關海濱地段、沙田公園及大埔舊墟遊樂場的三個蓄洪計劃(強排模式),以及位於石硤尾公園、摩士公園及亞皆老街遊樂場的三個蓄洪計劃(非強排模式),以提升上述地區的防洪能力。

擬議三個位於觀塘、沙田及大埔的集水區的蓄洪計劃(強排模式 )都是位於相關集水區的下游位置,鄰近海港/河道,於暴雨期間先將雨水截流至地下雨水蓄洪池,再配合強力水泵把雨水直接排放出海港/河道。由於近岸及受潮汐影響,故此有需要透過大型雨水泵及壓力管道把雨水排放。除了大型雨水泵外,強排方案亦需配置一定容量的蓄洪池,以配合水泵的運作,並能夠在緊急情況下,例如部分水泵發生故障時,仍可提供後備蓄洪容量。

此外,擬議三個位於旺角、黃大仙及九龍城集水區的蓄洪計劃(非強排模式)位處於集水區的中游位置,於暴雨期間將雨水截流至容量相對較大的地下雨水蓄洪池作臨時儲存,以紓緩下游雨水排放系統的負荷及防止下游地區出現水浸情況。待暴雨過後,有序地將蓄洪池收集到的雨水排放到下游的雨水排放系統,達致「錯 峰」的效果,避免下游出現水浸情況。如地勢環境許可,收集到的雨水可透過重力自然地排放到下游的雨水排放系統。否則,便有需要加建泵房(如位於亞皆老街遊樂場的地下蓄洪池),有序地將蓄洪池內的雨水泵到下游渠道。
渠務署於八月十六日與承建商簽署五份相關合約,總值六十四億元。七項工程分別會在約三年半至六年內分階段完成。

(I) 旺角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
工程範圍包括在石硤尾公園建造一所容量約四萬九千立方米的地下雨水蓄洪池及相關地面建築物;重置及優化部分石硤尾公園;在歌和老街、大坑東道及基堤道建造長約五百三十米、直徑介乎二百二十五毫米至一點二米的雨水渠;以及進行附屬工程。

(II) 黃大仙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
工程範圍包括在黃大仙摩士公園建造一所容量約四萬七千立方米的地下雨水蓄洪池及相關地面建築物;重置及優化部分摩士公園;在黃大仙的穎竹街、竹園道、馬仔坑道、鳳舞街、黃大仙道及蒲崗村道建造長約一點四公里、直徑介乎一點二米至二點五米的雨水渠;在黃大仙的蒲崗村道修復長約五百六十米的現有雨水渠;以及進行附屬工程。

(III) 觀塘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
工程範圍包括在觀塘海濱道公園建造一所容量約二萬五千立方米的地下雨水蓄洪池及相關地面建築物及在觀塘海濱花園建造一所地下雨水泵房及相關地面建築 物;重置及優化部分觀塘海濱道公園及觀塘海濱花園;在觀塘道、牛頭角道、恆業街、偉業街及海濱道一帶建造長約三點四公里、直徑介乎二百二十五毫米至二點四米的雨水渠;以及進行附屬工程。

(IV) 九龍城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
工程範圍包括在九龍城亞皆老街遊樂場建造一所容量約七萬五千立方米的地下雨水蓄洪池、雨水泵房及相關地面建築物;重置及優化亞皆老街遊樂場;在土瓜灣的世運道、九龍城道、馬頭角道、紅磡的必嘉街、老龍坑街、寶其利街及船澳街建造長約一點一公里、直徑介乎六百毫米至二點一米的雨水渠,長約五百米、寬介乎三米至三點六米、高介乎一點三米至一點六米的單管雨水箱形暗渠;以及進行附屬工程。

(V) 港島東區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
工程範圍包括在北角的琴行街及渣華道、柴灣的怡順街及金源里、鰂魚涌的柏架山道、筲箕灣的宏華街、筲箕灣東大街及阿公岩道建造長約一點八公里、直徑介乎三百毫米至一點六米的雨水渠;以及進行附屬工程。

(VI) 沙田及西貢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
工程範圍包括在沙田公園建造一所容量約八千六百立方米的地下雨水蓄洪池、雨水泵房及相關地面建築物;重置及優化部分沙田公園;在沙田的白鶴汀街、沙田正街、宜正里、大埔公路-沙田段及西貢的菠蘿輋路建造長約一點六公里、直徑介乎三百七十五毫米至二點二米的雨水渠;在沙田的黃竹洋村改善長約九十米的現有排水道,把現時高度增加約一米;在沙田的城門河沿岸及九肚坑建造長約一點八公里、高度約一米的防洪牆;以及進行附屬工程。

(VII) 大埔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
工程範圍包括在大埔舊墟遊樂場建造一所容量約二萬五千立方米的地下雨水蓄洪池、雨水泵房及相關地面建築物;重置及優化部分大埔舊墟遊樂場;在大埔的汀角路、大埔太和路、翠樂街、翠和里、舊墟直街、美新里、寶雅路及林村谷的新屋排村建造長約一點九公里、直徑介乎三百毫米至三點二米的雨水渠;在林村谷的沙壩改善長約二百米的現有排水道,把闊度由現時約四米增加至約六米;在大埔的林村河沿岸建造長約一點二公里、高度約一米的防洪牆;以及進行附屬工程。


創新技術之應用

渠務署積極應用創新技術於渠務工作,其中包括研發及擴展智慧渠務及水文資訊系統和採用遙控清淤機器人。數年前渠務署已加強水文資訊系統的應用,研發手機應用程式和實時監察地區的雨量、各主要河道或水道的水位及不同地點的潮位,近年亦增加了遠端監測設備的數量,並計劃試行監察沙井內水位和街道的水浸情 況。除此之外,渠務署已引入河道及渠道清淤機械人和管網檢測機械人,協助維修保養工作,以提升排水系統保養及維修工作的效率和安全。

虛擬建築安全助理
此系統由「視覺語言模型」驅動,亦包含由工地法規文件和圖像獲取的建築安全知識,成為安全監控的智能虛擬助手。其自然語言處理能力,能夠實現快速系統培訓,並快速適應安全法規及指引的調整,無需進行繁瑣而昂貴的重新培訓。它能夠理解現有系統無法識別的危害及不安全行為。

「不倒翁」球形地下管道檢測機械人
「不倒翁」機械人是結合了現代機械人與人工智能技術,成功突破於地下管道/隧道等密閉空間檢測的限制。不倒翁的形狀設計獨特,確保機器人在急流中移動時能保持直立方向,加上內置攝影穩定系統及人工智能應用可提升影片質素,「不倒翁」機械人成功為管道檢測提供穩定而清晰的三百六十度全景影片。

河道清淤機械人
透過現代機械人與無線遙控技術,機械人能夠在渠道內自由移動,尤其適用於明渠、河道等需要長程清淤工作的地方。機械人配備了鏟斗和推土裝置,能夠同時將淤泥和雜物鏟起或者推送。由於機械人具有較高的機動性,因此特別適合應對大雨過後的緊急清淤工作。


水浸風險大大減低

受極端氣候變化影響,香港早前出現特大暴雨,令多區出現水浸。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全速推展超過八十億元的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包括黃大仙及港島東區等曾發生較嚴重水浸事故的地區。

氣候變化是全球共同面對的挑戰,相信透過加快落實多項防洪工程,將會進一步提升香港的防洪能力,更有效減低各區的水浸風險。



資料及圖片來源: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討論文件及渠務署網頁

下列商會會員免費索閱 :

香港建造商會
澳門建造商會
香港建築業
承建商聯會
香港管綫
專業學會
中國香港非開挖
技術協會
香港建築業
物料聯會
承建商授權
簽署人協會
香港建設
機械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