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快訊
第三十三卷 第六期 (07-2024)
元朗淨水設施工程 - 善用再生能源 保護生態環境

現有的元朗污水處理廠於一九八四年啟用,其設計處理量為每日七萬立方米,可以為元朗市中心、元朗工業邨、及錦田地區提供服務。根據發展需要,元朗污水處理廠將升級為元朗淨水設施以提供三級污水處理,並分兩個階段提高污水處理量由每日七萬立方米至每日十五萬立方米。由於元朗淨水設施是在原址改建,於毋須新增土地的情況下,得以配合元朗區未來發展需求。
此外,元朗淨水設施毗鄰具有生態價值的地點,包括內后海灣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米埔沼澤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米埔沼澤自然保護區、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附近的魚塘和紅樹林/泥灘沿堤岸以及山貝河和錦田主要排水渠的匯合處。根據施工前的調查,淨水設施的附近範圍亦發現了活躍的鷺鳥夜間棲息區,當中觀察到池鷺、大白鷺、小白鷺和蒼鷺四種雀鳥。因此,工程團隊在施工期間必須盡力確保生態環境及鳥類棲息地不受影響。
主要工程項目
主體工程分兩個階段進行,合約編號DC/2019/10–第一階段主要工程已於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九日動工,而合約編號DE/2020/01–就第一階段的污泥脫水大樓、行政大樓及可再生能源設施的機電安裝工程已於二零二二年六月十三日動工,至於第二階段工程資料將容後公布。
第一階段主體工程主要項目包括:
合約編號: DC/2019/10
1) 清拆和重建部分現有元朗污水處理廠,包括入水廠房、初級處理、生物處理及三級處理設施;
2) 清拆和重建污泥處理設施;
3) 清拆和重建行政大樓、貯存庫、配電裝置房及電力變壓房;
4) 進行附屬工程,包括為完成擬議工程所需的公用設施改道、行人通道、屋宇裝備和環境美化工程,以及進行惠及社區的地區改善工程,例如河畔步行徑、觀景台等;以及
5) 實施緩解環境影響措施,包括全面的氣味控制/緩解措施,例如完全密封所有處理組件,以及設置通風和辟味系統。
合約編號: DE/2020/01
1) 為污泥脫水大樓提供機電設施;
2) 在入水廠房、初級處理大樓、主流生物反應器樓、污泥脫水大樓和污泥濃縮大樓安裝太陽能板; 以及
3) 提供樓宇服務,包括為污泥脫水大樓和行政大樓安裝消防設施。
可持續發展
綠建環評是本港一套為建築物可持續發展表現作中立評估的工具。於設計階段, 元朗淨水設施已著重於可持續發展及減少建築物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透過策略性的佈局,材料的選擇,高效的能源使用,水資源的妥善運用,室內環境質素的改善,及建築信息模擬技術的運用,元朗淨水設施建築物成功將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融入到設計裡並獲得綠建環評的鉑金等級。
用地與室外環境
- 透過不同緩解措施以減少工程期間的空氣,噪音及水污染
- 透過建築物的佈局及陰涼處以提供合適的微氣候
- 超過百分之五十的硬景觀區使用透水物料
- 超過百分之三十的評估面積為綠化面積
用材
- 使用可回收建築物料
- 大部分的木製設施皆使用可持續的來源或回收木材
- 使用本地或周邊地區製造的建築材料以減少因運輸而產生的污染
- 回收部分建築廢料
- 提供收集、分類和處置廢物和可回收材料的設施
能源使用
- 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太陽能板和熱電聯供系統)抵消建築物一部分的能源消耗
- 使用高效能的空調設備
用水
- 透過加裝節水器以減少淡水消耗
- 透過加裝適當的沖水裝置以減少產生污水
室內環境質素
- 行政樓內加設無障礙設施
- 建築物内加設便利設施(如儲物室、更衣及淋浴室等)以增加功能性
- 透過水管裝置的設計以減少細菌病毒及臭味的傳播
- 透過燈光感測器以提供適當的室內燈光
創新
- 透過建築信息模擬技術來改善持分者之間的協作
- 透過雙水箱配置以確保在水箱清洗過程中持續供水
環境監察
根據環評條例(第499章)第4(2)條,元朗淨水設施是一個指定工程項目,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環保署於二零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批准相關的環評報告和環境監察及審核手册,並於二零一九年四月二十六日發出環境許可證。
就環境許可證和環境監察及審核手册下的相關規定,工程期間需要實施以下主要措施:
1) 所有撞擊式打樁工程及使用裝在挖土機上的破碎機進行拆卸工程不得在十一月至三月期間進行,避免建築噪音影響過冬/遷徙水鳥;
2) 不准在雨季期間晚上六時後及旱季下午五時半在鷺鳥夜間棲息地附近一百米範圍內進行任何工程活動;
3) 儘量減低光線散射到生態敏感地方的措施,使用向下的定向照明設備,嚴格控制照明時間及強度,以避免影響附近鷺鳥夜間棲息地及水鳥;
4) 在工地邊界北側、東側和西側豎立至少四米高附有吸音物料的隔音屏障。
工程進展
現正進行的工程包括建造基本處理設施及生物氣儲存缸,另外亦正進行污泥濃縮大樓的挖掘及側向支撐安裝工程及基本處理設施的機電安裝工程。
資料及圖片來源:渠務署網頁
此外,元朗淨水設施毗鄰具有生態價值的地點,包括內后海灣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米埔沼澤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米埔沼澤自然保護區、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附近的魚塘和紅樹林/泥灘沿堤岸以及山貝河和錦田主要排水渠的匯合處。根據施工前的調查,淨水設施的附近範圍亦發現了活躍的鷺鳥夜間棲息區,當中觀察到池鷺、大白鷺、小白鷺和蒼鷺四種雀鳥。因此,工程團隊在施工期間必須盡力確保生態環境及鳥類棲息地不受影響。
主要工程項目
主體工程分兩個階段進行,合約編號DC/2019/10–第一階段主要工程已於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九日動工,而合約編號DE/2020/01–就第一階段的污泥脫水大樓、行政大樓及可再生能源設施的機電安裝工程已於二零二二年六月十三日動工,至於第二階段工程資料將容後公布。
第一階段主體工程主要項目包括:
合約編號: DC/2019/10
1) 清拆和重建部分現有元朗污水處理廠,包括入水廠房、初級處理、生物處理及三級處理設施;
2) 清拆和重建污泥處理設施;
3) 清拆和重建行政大樓、貯存庫、配電裝置房及電力變壓房;
4) 進行附屬工程,包括為完成擬議工程所需的公用設施改道、行人通道、屋宇裝備和環境美化工程,以及進行惠及社區的地區改善工程,例如河畔步行徑、觀景台等;以及
5) 實施緩解環境影響措施,包括全面的氣味控制/緩解措施,例如完全密封所有處理組件,以及設置通風和辟味系統。
合約編號: DE/2020/01
1) 為污泥脫水大樓提供機電設施;
2) 在入水廠房、初級處理大樓、主流生物反應器樓、污泥脫水大樓和污泥濃縮大樓安裝太陽能板; 以及
3) 提供樓宇服務,包括為污泥脫水大樓和行政大樓安裝消防設施。
可持續發展
綠建環評是本港一套為建築物可持續發展表現作中立評估的工具。於設計階段, 元朗淨水設施已著重於可持續發展及減少建築物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透過策略性的佈局,材料的選擇,高效的能源使用,水資源的妥善運用,室內環境質素的改善,及建築信息模擬技術的運用,元朗淨水設施建築物成功將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融入到設計裡並獲得綠建環評的鉑金等級。
用地與室外環境
- 透過不同緩解措施以減少工程期間的空氣,噪音及水污染
- 透過建築物的佈局及陰涼處以提供合適的微氣候
- 超過百分之五十的硬景觀區使用透水物料
- 超過百分之三十的評估面積為綠化面積
用材
- 使用可回收建築物料
- 大部分的木製設施皆使用可持續的來源或回收木材
- 使用本地或周邊地區製造的建築材料以減少因運輸而產生的污染
- 回收部分建築廢料
- 提供收集、分類和處置廢物和可回收材料的設施
能源使用
- 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太陽能板和熱電聯供系統)抵消建築物一部分的能源消耗
- 使用高效能的空調設備
用水
- 透過加裝節水器以減少淡水消耗
- 透過加裝適當的沖水裝置以減少產生污水
室內環境質素
- 行政樓內加設無障礙設施
- 建築物内加設便利設施(如儲物室、更衣及淋浴室等)以增加功能性
- 透過水管裝置的設計以減少細菌病毒及臭味的傳播
- 透過燈光感測器以提供適當的室內燈光
創新
- 透過建築信息模擬技術來改善持分者之間的協作
- 透過雙水箱配置以確保在水箱清洗過程中持續供水
環境監察
根據環評條例(第499章)第4(2)條,元朗淨水設施是一個指定工程項目,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環保署於二零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批准相關的環評報告和環境監察及審核手册,並於二零一九年四月二十六日發出環境許可證。
就環境許可證和環境監察及審核手册下的相關規定,工程期間需要實施以下主要措施:
1) 所有撞擊式打樁工程及使用裝在挖土機上的破碎機進行拆卸工程不得在十一月至三月期間進行,避免建築噪音影響過冬/遷徙水鳥;
2) 不准在雨季期間晚上六時後及旱季下午五時半在鷺鳥夜間棲息地附近一百米範圍內進行任何工程活動;
3) 儘量減低光線散射到生態敏感地方的措施,使用向下的定向照明設備,嚴格控制照明時間及強度,以避免影響附近鷺鳥夜間棲息地及水鳥;
4) 在工地邊界北側、東側和西側豎立至少四米高附有吸音物料的隔音屏障。
工程進展
現正進行的工程包括建造基本處理設施及生物氣儲存缸,另外亦正進行污泥濃縮大樓的挖掘及側向支撐安裝工程及基本處理設施的機電安裝工程。
資料及圖片來源:渠務署網頁